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绵图“十三五”规划纲要

绵阳市图书馆“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顺应绵阳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变化,密切跟踪图书馆事业发展新趋势,通过信息化建设拓展事业发展新空间,引领全市市民和图书馆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积极有为。

(二)发展目标

    1.进一步优化全民知识服务体系,创新举办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继续提升各类阅读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倡导全民阅读,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

    2.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思维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管理和联盟方式,建设公共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开发移动终端应用,构建地方学术成果、科技成果和专业人才等资源的数据平台和信息库。

    3.大力推动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让绵阳图书馆事业推进中具有影响的新的生长点。

    4.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做法、模式、经验,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面推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下,以市图书馆为中心推行总分馆制,实现公共阅读资源在基层的有效整合,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5.创新图书馆志愿服务模式。组织、指导开展图书馆之间的对口志愿帮扶活动,提升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二、具体规划

(一)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1、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跟踪《公共图书馆法》的立法进程,认真领会《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精神,对照检查绵阳市图书馆在馆舍面积指标、购书经费指标、藏书数量指标、自动化设施指标、服务效果指标等各个方面的不足,以制度的形式对市图书馆运行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予以调整规范,从制度上确保图书馆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图书馆服务设施

    2、推动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绵阳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规划》,主体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新馆建成后,旧馆改建为绵阳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时建设特色分馆。规划完成后,基本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设施达标、功能完善、布局合理;

    3、全面推广流动图书车和街头自助图书馆,推动图书馆服务进一步向基层、社区延伸。

(三)深入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服务

    4、依托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建立全面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生产,培育基于移动服务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数字资源总量达到30TB以上,完成地方文献资源平台建设。

    5、主动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服务终端达到100台以上。

    6、数字网络服务年均人次达到10万以上(含各种网络公益培训)。

(四)进一步推进古籍的保存与保护工作

    7、建立绵阳古籍保护中心。

    8、加快推进对普通古籍、珍本善本、民国文献、革命历史文献少数民族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的普查、采集、保存、保护工作。

    9、大力提高古籍文献研究整理水平,促进馆藏古籍研究整理成果的出版、展示与利用。

(五)建设基本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市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能力

    10、加大文献资源建设经费投入,确保文献资源达到一定规模并持续更新,“十三五”末馆藏总文献达70万册。为了兼顾阅读空间的通畅水平,其中开架纸质书刊总量控制在25万册以内,年更新不低于1.5万册。

    11、优化文献资源结构,建立涵盖纸本文献、缩微文献、数字资源、网络资源等各类资源类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

    12加快数字资源建设,特别是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少年儿童适用数字资源和羌族数字资源的建设,形成一批地方特色精品数据库。

(六)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

    13、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大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的投入,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内容与质量。

    14、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在实现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基础上,加强文化关怀,加强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群等特殊人群的的阅读服务。

    15、大力开展延伸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大力开展讲座、展览、培训、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6、按照“存量优化、增量优选”的原则,完善图书馆人才政策和措施,建立图书馆人才发展专项经费,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共图书馆,鼓励市馆与各公共图书馆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

    17、加大对优秀中青年人才,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古籍保护、特殊人群服务、信息资源建设等重点领域领军人物的培养力度。

    18、建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基础的人员考核评价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19、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制度建设,建立志愿者上岗的培训制度,保证志愿者岗位的服务质量,完善志愿者队伍管理制度。

(八)认真完成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20、围绕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做好迎检准备。

三、新馆规划

(一)规划意义

    根据绵阳市科技城发展和建设实际,新建一座具有现代化的、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市级公共图书馆,是绵阳进一步提升科技城的科技含量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项目之一。建成后的绵阳图书馆新馆将成为综合型、开放性、现代化、多功能的公共图书馆,成为绵阳市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党和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信息权益的重要阵地。

(二)建设规模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公众服务岗口,其设计造型应具有文化内涵,用地面积、内部布局、信息化水平。人文关怀、环境绿化、设备配置等都应具有前瞻性,做到50年或100年不落后。

    参照由文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土资源部联合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等规定,绵阳市属大城市范畴,图书馆服务人口约150余万人,建筑总规划用地面积可考虑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藏书量设计为300万册以上。

    从使用功能上,新馆应拥有配置合理、优势互补、具有规模效应特色鲜明的地区性文献资源体系。实现智能化管理,全面形成总分馆和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完备的市图书馆和省、国家图书馆互联互通的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平台。

    新馆总投资约2.4亿元,设施设备配置等约6000万元。

(三)建设要求

    1、充分体现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建筑风格。

    2、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规定,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建筑地点应设在城区人口相对密集、交通方便的地方。

    3、紧急情况下,可承担市民避灾中心的职能。

    4、作为大型公益文化设施,其服务设施和设备应纳入整个建筑成本中。并考虑各种设备安装、调试的专业性,整个工程应采取施工完成就可使用的“交钥匙工程”管理办法。

 

绵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6年7月7日审核发布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