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馆员论文年集
构建区域性图书情报服务体系的思考
——以四川绵阳市为例
点击次数:10678   发布时间:2015/8/21 14:33:07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文军  张尔君 王智群

(四川盐亭县图书馆  四川 绵阳 621600)

摘要:区域性图书情报服务体系能够为区域内情报部门共建共享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与保障。本文从绵阳图书情报系统的现状出发,就如何构建跨层级、跨城区、跨行业的纵横交错的图书情报服务网络体系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情报服务体系 区域性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网络化

    四川绵阳市地处中国西部地区,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要之地,人杰地灵,名人荟萃,自然及文化底蕴深厚,科技、文化、艺术资源丰富。距省会成都市91公里,境内三国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大禹文化、嫘祖文化特色凸现,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以长虹电子集团为龙头,以西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技城。因此,绵阳既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文资源,又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1]。绵阳的公共文化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5.12大地震后,硬件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其中,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绵阳图书情报系统的现状出发,就构建区域性图书情报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1、绵阳市图书情报服务体系现状

    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全市近540万人口,下辖六县一市两区,经过5.12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中心,硬件设施可谓旧貌换新颜;社区建立了文化室,农村村级有了农家书屋;境内还分布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图书情报机构。这些都为图书情报部门冲出传统服务,走向信息化服务奠定了基础条件。

1.1公共图书馆

    绵阳全市六县一市两区在5.12地震后除绵阳市级图书馆实施维修加固外,其余县市区都异地新建了公共图书馆,馆内面积全部比震前馆舍增长了一至三倍,设施设备得到了全面提升,馆藏文献资源得到了成倍增长,自动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2];馆内不仅健全了局域网络,还实现了广域网络连通运行。馆藏文献资源载体不仅有纸质,也有数字资源。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绵阳市中心得到市财政1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得以实施,建立了中心机房、13TB外购数字资源存储、百台终端的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已初步建立并开始运行服务。

1.2高校图书馆

    绵阳拥有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12所。这些高校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馆舍设备、馆员、经费、人员素质、投入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如西南科技大学,拥有馆藏资源总量620万册,其中中文书刊570万册,外文书刊50万册;网络及镜像数据库30多个;本地海量存贮体系总量达15T,形成了由网络数据库、本地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构成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绵阳师范学院新建的图书馆面积近4万平方米,以文科为主的文献资源特色突出。其余各高等院校的图书馆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点,注重相关文献资源的收集,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文献信息保障。

1.3社区、农村图书馆(室)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绵阳市的社区和农村图书馆(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提升,全市农村、乡镇都新建或改扩建了综合文化中心,设立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开辟了图书阅览室,配置了电子阅览室。全市3296个村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100%覆盖,村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同时,一批社区文化阵地和设施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电子阅览室已纳入建设规划,已建立的社区文化示范点已彰显出服务人民群众的职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如涪城区铁牛街社区,不仅建立了藏书近万册的图书阅览室,还开辟有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

1.4科研院所

    绵阳作为三线建设内迁的重要城市,重点国防工业基地和科研院所密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达18家,据调查,他们实力雄厚,资源丰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门设立了情报信息中心,不仅有适用于本院科研的丰富纸质文献,专业特色凸显的国内外数据库配置齐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拥有藏书近100万册,中外文期刊达2000余种,全文数据库包含AIAA全文数据库、AD报告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等等。各个科研院所都设置有专门图书情报机构从事文献收集加工,对本领域重要的国内外数据库也不惜重金采集。使图书情报部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文献信息支撑和保障。

2、整合网络,建设纵横交错的网络服务体系

    从绵阳市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建设的现状来看,各具特色、优势明显,实力较强,但它们各自为阵,各为其主,自成体系,资源重复,缺乏共享,从而导致服务品质不高、文献利用率低。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构建一个普遍均等、实用高效的图书情报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大大提高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不仅为在单位的科研和生产提供保障,还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建设的课题。为此,经过调研,我们认为绵阳市应该构建跨层级、跨城区、跨行业的纵横交错的图书情报服务网络体系,将全市所有的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中心、社区和农村村级文化服务点、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的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一个区域平台,让同一座城市的社会大众共享文献信息资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使区域内的图书情报整体优势得到彰显,实现共建共知共享[3]

2.1畅通纵向网络体系

    从纵向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中央、省(自治区)、市、县、乡镇、村六级图书馆服务体系。该体系既要满足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又要保证各图书馆纵向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应从行业特点出发,以市、州为区域中心,科学构造,可采取“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共建、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方式,向上实现连接国家、省图书馆,向下伸展到县、乡镇、社区、村图书(室)、农家书屋,从而构建起以国家图书馆的技术、服务和资源为核心,以省为辐射中心,以市为补充,直接向县、乡、社区、村图书馆(室)、农家书屋提供资源共享、业务指导,使基层图书馆(室)可以获取丰富、快捷、方便、实用的网上信息资源;乡、社区、村基层图书馆(室)还可以将当地重要文献、特色资源和地方文献上传至省、市和国家图书馆,由此共同组建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中的实施主体,形成纵向畅通的网络服务体系,以避免公共图书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以及文献资源在低水平上的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率的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共享优质资源和优质服务的需求。

2.2疏通横向网络通道

    由于我国行政体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隶属于文化部门主管、高校图书馆归属于教育部门主管,科研院所又属于各自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全国的图书情报部门各自为阵,各为其主,相互往来较少,缺乏整体行业意识,共享共建往往喊得凶,实施难,形成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瓶颈,导致了资源和设备的重复建设。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网络通信技术日益发达,疏通区域内的横向图书情报网络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已设有技术和设备保障。

    绵阳作为中国科技城,境内高校不少,科研院所密集,把这些单位的图书情报部门联合起来,整合资源,整合人才,整合服务将对科技城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文献信息支撑,实现文献信息利用的最大化,实现图书情报部门的服务的最优化。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固定服务于各自的区域,而公共图书馆担负着面向社会服务的功能,应义不容辞担当此任,我们构想以市级图书馆和图书情报学会牵头,建立一个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横向图书情报服务网络,共享文献资源和服务,盘活有限的资源,让区域内过去少往来的图书情报部门变为常来往,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2.3整合社会资源

    我国的公共文化资源除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外,还有科技馆、青少年宫和工人俱乐部等,正是这批公共文化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才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包括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4]。虽然这些公共文化机构占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设施,但它们相对分散,在一个区域内仅处于个体地位,在某些方面虽有着特色,但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将这些社会公共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聚沙成塔,抱团服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优势,也能使他们的服务特色得到展示和惠及人民群众,同时又壮大了图书情报行业的整体实力。

3、结束语

    本文从时代发展要求和图书情报事业科学发展之需要,从绵阳市的实际,就推进区域图书情报网络化服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目标就是想通过创造图书情报网络服务体系,构造起覆盖城乡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尔君、昊景海.信息资源导航与服务[J].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

[2]王智群、张尔君.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重建引发的思考---以绵阳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公共图书馆,2012(2).

[3]姚杰.公共图书馆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1):36-37.

[4]刘纪刚.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en Jun,Zhang Erjun,Wang Zhiqun

(Yanting public library ,Mianyang 621600,China)

Abstract:Regional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within the intelligence services can provide powerful support and guarantee information. This article start from present situa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of Mianyang, on how to build a cross-level, cross-city and cross-industry network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system in detail.

Keyword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regional; 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network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