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馆员论文年集
打造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的研究
——以中国科技城涪城区为例
点击次数:10694   发布时间:2015/8/21 14:36:48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姜华 张尔君

摘要:本文以中国科技城涪城区为例,从服务阵地建设、强化服务手段、丰富社区公共文化内容、传统文化传承和普及、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促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构建的实现策略,旨在为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圈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1、引言

绵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然资源富集的城市,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也是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在加快文化繁荣发展、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上实现新突破,将绵阳建设成为与国家科技城相适应的西部文化强市。

涪城区是绵阳主城区、科技城核心区,更应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培育魅力独特的绵阳文化,这是中国科技城提升软实力、增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涪城区辖区内现有绵阳市图书、涪城区图书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等6个高校图书馆,绵阳市文化馆和涪城区文化馆,有两个图书馆社区分馆——铁牛社区、会仙路社区分馆。自2005年开始,绵阳市正式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稳步、健康、有序地开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更好的抢救、保护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环境。为此,本文以中国科技城涪城区为例,从服务阵地建设、强化服务手段、丰富社区公共文化内容、传统文化传承和普及、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促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构建的实现策略,以期为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圈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发。

2、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

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涪城区现有两座公共图书馆,两座文化馆,但服务力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社区缺乏图书阅览场所,仅有铁牛社区、会仙路社区建有图书阅览室,无法满足科技城市民的基本阅读需求。

涪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含川剧、涪城剪纸、金峰雄狮等。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如何传承、如何适应现代社会。涪城区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有天青苑川剧团、爱乐合唱团、爱心天使艺术团等社会文艺团体,但这些艺术团体与社区缺少合作、缺乏交流。

社区图书室的工作人员普遍学历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图书馆业务素质培训。在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上跟不上科技城发展的需求。因此涪城区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圈,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3、公共文化服务圈在涪城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3.1在社区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圈能强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弥补城区公共图书馆少,覆盖面不足,市民就近看书不方便的缺陷,极需有效扩大图书馆服务半径,打造半小时阅读文化圈[1]

3.2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打造能提升城市品位,助推“全民阅读”,体现中国科技城实力和水平,让科技为文化服务,让科技与文化融合,用科技保障文化传承,符合绵阳城市功能定位和现代化图书馆发展方向。

3.3打造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共享文化成果[2]

4、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思考与建设

4.1打造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思路

涪城区绵阳科技城的核心圈,市民文化层次高,市、区级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建立便捷智能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中国科技城形象的彰显,也是建立智慧绵阳,智慧涪城的需要。因此,打造涪城公共文化服务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进涪城科学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4.1.1建立以公共文化单位为主的服务阵地。将涪城区内市、区级公共文化单位进行整合,资源共享。完善以固定文化设施、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公共文化信息共享网络,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3]

4.1.2强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建设社区图书阅览室、广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无人值守社区自助图书室,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点。由市、区两级图书馆提供资源,社区提供场地和服务。

4.1.3依托社区公共演出队伍,开展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1.4科学规划、分片打造,将地面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等资源利用起来,形成涪城区亮丽风景。

4.1.5扩大公共文化信息来源,社区“向外”发展,与各种组织和个人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作为政府资源的补充,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市场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2打造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圈的方式

4.2.1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打造涪城区公共文化服务圈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经费保障、文化队伍建设、文化资源提供、文化建设管理等方面有新举措和创新。由政府牵头,整合涪城区市、区级公共文化单位的专业人才资源、文化信息资源、特色文化资源,建立覆盖涪城区的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加快推进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倡导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

4.2.2强化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突破传统图书馆地域和时间限制,建立市级和区级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社区图书阅览室,广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定期更新,需要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和协调相关企业资助。将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到社区,节约读者的时间,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贴近读者。根据各社区的运行管理模式不同,有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的,建设社区图书阅览室,每天定时向社区居民开放,专人负责设施、设备安全及图书流动登记,提供阅览坐席,能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无专职人员的,建设无人值守社区自助图书室,社区居民刷卡进入,借、还均采用借还机自助办理,全程、全天侯监控管理,为社区工作节约人员,并充分展示绵阳科技城的社会诚信与公民道德。

在人流密集的广场安放24小时自助图书室,读者能自助办证、自助借还、自助续借,市民可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借还书。在涪城区境内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建立流动图书服务点,把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涪城区全境,为市民提供简便快捷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

4.2.3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

依托社区公共演出队伍,对小型歌舞团、合唱团、读书会等加以扶持,将其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社区和商业化运作的文化机构合作,如乐器学习班和书店等,将其与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整合,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用活用好用足现有的社区文化设施,举办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从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等方面充实社区文化内容,在社区广场开展送戏、送电影、送书、展览等文化活动,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4.2.4传统文化传承和普及

    举办民间艺术比赛、文艺汇演、民间工艺品展览展销等活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搭建展示舞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为民间艺人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撑,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科学规划,分片打造,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使涪城区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闪光芒。

4.2.5抓好文化队伍建设

整合市、区两级公共文化单位的专业人才资源,建立长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培养一批扎根乡土的文艺表演人才、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师带徒等培训方式,打造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形成以文化专干为骨干,以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和民间文化协会为基础的文化队伍,为涪城区境内的市民提供均等化、便捷化服务。

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聘用专业人员或征集社会志愿者,鼓励共青团、高校、行业协会、民间组织的文化人才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1]“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论坛”嘉兴共识[EB/ OL]. [2008-08-20]. ht t p: / / www. j xcnt . com/ news/ fi l es / 0806/ 080604_015938. php.

[2] 丘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O08:28—48.(Qiu Guanhua,Yu Liangzhi,Xu Xiaoxia.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overing the whole society:Mode,technical support and program[M].Beijing:Beijing Library PresS,2o08:28—48.)

[3]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2).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