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文化大观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大观
草根志愿者唐雪松6年建成38所山区图书馆
点击次数:7682   发布时间:2013/12/30 11:07:36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唐雪松和他的爱心中转站

    罗 菁

    只有4平方米的信息亭,转个身都困难,然而对于唐雪松来说,这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心中转站。6年来,数以万计的捐赠图书从这里出发,源源不断地运往山东、四川、新疆等贫困地区,将公众的爱心送到了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6年来,唐雪松和伙伴们已成功建成38所山区图书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看到了“上海叔叔”带给他们的书籍。不过,这个成绩距离唐雪松想要实现的梦想还有段距离,“15年里,我希望能建成600座山区图书馆,让大山里的娃娃们能够汲取更多的知识。”

    信息亭变身“中转站”

    在上海市杨浦区和平花苑小区,提及唐雪松的名字,居民们都很熟悉。他所在的小小信息亭里,从上到下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平时除了水电煤缴费、电脑维修、复印等业务外,热心的唐雪松还经常为居民们提供快递收发、书籍借阅等免费便民服务。久而久之,唐雪松结交了很多朋友。慢慢地,凡是家中有些闲置书籍的居民,都会主动拿来给唐雪松,希望这些书刊能得到再利用。

    “用不着押金,也不需要凭证。”住在附近的居民说,在唐雪松的信息亭借书,全凭诚信,无论是路过的学生、司机,还是附近的环卫工人、农民工,唐雪松都会大方地把书刊借给对方。时间久了,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因为大家借走一本书,往往就会还回来四五本甚至一袋子的书,小小的信息亭因此很快就被填得满满当当。

    书多了以后,唐雪松萌发了为山区的孩子捐助图书馆的念头。他曾多次到山东沂蒙山区参加公益活动,发现那里的孩子们除了课本,就再也没有其他课外读物,就连新华字典都是好几个人合用一本。于是,唐雪松开始着手把自己的信息亭改造成爱心中转站,他在信息亭的上方安装了一个电子屏,提示近期的捐赠需求,鼓励人们把书刊集中到这里,当累积到3000本左右时,他就为贫困山区的学校建设一座图书馆,让那里的孩子有书可读。

    已经建成38座图书馆

    1977年出生的唐雪松,曾是上海宝山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后因工厂转制离开。他很庆幸被“开”掉,因为这样,他才展开了更为多彩的人生。

    从萌生向山区捐送图书的想法到实际行动,一干就是6年。如今,唐雪松已经为山区孩子建立了38座爱心图书馆,运往其他地区的衣被、学习用品、玩具也不计其数。

    最初做公益时,为了在大雪封山前把东西送进山区,唐雪松自己承担了全部运费,问起运费数目,唐雪松始终不肯说,只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那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唐雪松每个月要去沂蒙山区两次,每次往返的车费大约320元,但为了省些钱,他每次住宿都拣最便宜的,“10元到50元不等。”而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在了淘书上。“去废品站收最划算,一公斤书大概1.6元。”唐雪松说,长久以来,周边废品站的人都和他熟悉了,有了大批书籍时都会及时通知他,唐雪松便骑着三轮车去挑选,常常一挑就是大半天。“给孩子们看的书,要有一定水准,也不能太脏太破。”唐雪松笑着说,有时还真能淘到不少好东西,比如成套的《十万个为什么》等。

    除此之外,则是不少爱心人士自发捐赠的书。唐雪松的投入和他多年来坚持做的这些事儿,使他渐渐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知名公益团队找到他,希望通过他的途径向贫困山区发放物资或提供援助。

    在和平花苑的地下车库里,有一个特别的储藏室,里面装满了爱心书籍。只要它们被腾空,就意味着又有一所爱心图书馆将在大山中出现。

    踏踏实实地去实现梦想

    “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自始至终都有许多人在支持我。”唐雪松说,小区物业腾出地方给他做仓库,居民们口口相传让身边的朋友参与到捐赠图书的事情中来,不少大学生志愿者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来帮助他整理和打包物品,更有企业直接出资,捐赠一整座图书馆。甚至连快递员,也会拿些免费的胶带来供图书装箱使用。

    唐雪松的梦想很朴实,那就是希望用15年时间建起600座爱心图书馆,“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

您是第位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