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图书馆(绵阳市科技情报研究所)绵图微博|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数字图书馆 电子期刊 资源检索
文化大观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动态 -> 文化大观
如兰之州,吟唱“诗和远方”
点击次数:2593   发布时间:2023/8/8 11:38:48   信息来源: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炎炎夏日,兰州清凉,黄河之滨也很美!7月24日至27日,由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主办,兰州日报社承办,《城市党报研究》杂志社、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协办的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2023年年会暨“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在黄河之滨兰州举行。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百家媒体的160余位社长、总编、记者代表,深入兰州市区和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永登县等地进行全方位“探访”,用笔墨和镜头聚焦兰州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共同感受兰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的发展脉动。

□绵报融媒记者 曾晓卫 文/

山水兰州 打造文旅产业融合新业态

七月的金城,花开成海,游人如织。信步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长虹卧波;白塔山,层峦叠翠;金城关,倚岩百丈峙雄关;黄河楼,纵观古今成须臾;黄河母亲,波涛万里入襟怀;悠悠水车,吟唱岁月追段续……在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下,兰州,这座山水之城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壮丽画卷,奏响“诗和远方”的优美乐章,喜迎来自天南海北的宾朋。

文化是一座城市旅游发展的强大灵魂,旅游是文化赓续的有力依托,文化和旅游相交相融。兰州,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便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深挖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沉浸式文旅新业态,从观赏性、故事性、互动性、艺术性等多个维度,增强游客的沉浸感和体验感。

兰州,有着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也有着黄河的壮美和牛肉面的美味。漫步城市之中,可以深切感受到,文明与包容的特质已经深深融入兰州人的血脉中,成为无形的财富与城市基因,让所有到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温暖,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

今年以来,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河口青城两大古镇人头攒动,水墨丹霞、兰州老街、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等景区热度持续提升,皋兰山上、白塔山下、兴隆山里,人气快速回升,正宁路、大众巷、南关民族风情、黄河食渡等夜市烟火升腾,黄河游船鸣笛清脆,“夜游黄河”的品牌魅力与日俱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文化与文明的交织相融、同频共振,让古老金城在依山傍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截至目前,兰州市建成文化旅游产业园区6个,培育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类企业45家、动漫企业13家,培育研学旅游企业及基地(项目)37个,凝练“十四五”文旅项目76个,总投资1300亿元。

生态兰州“ 黄河之滨也很美”成为城市新名片

兰州是黄河流域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视察时,对这座城市提出了殷切期望。近年来,兰州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齐心协力,久久为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黄河之滨也很美”已成为兰州靓丽的城市新名片。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人口数量,兰州在2003年至2012年间,大气污染指数在全国重点监控城市中排名后10位,部分年份甚至排在末位。必须痛下决心,重拳治理!兰州市以工业、燃煤及面源、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污染治理、林业生态增容减污为重点,大力实施出城入园、驻厂监察、停产减排、煤改气……一系列组合拳,最终见到了奇效。至2022年,兰州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九年保持达标。

“黄河母亲”的雕塑静静地伫立在黄河岸边,虽经风雨依旧慈祥,充满着母亲对儿女全部的呵护与爱。作为黄河母亲最宠爱的孩子——兰州,也在全力呵护着黄河母亲。

为了黄河母亲的健康,兰州把水污染防治、城市内涝防治、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从源头上进行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区污水管线更新改造、城市内涝点整治工程等,从源头上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在黄河两岸架设的393个摄像头,时时观察着母亲河的细微变化。

走岸线、穿草丛、钻涵洞……环保工作者对黄河沿岸的排污口实施排查,把信息及时录入排污口排查APP。

根据《2021年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兰州市水质清净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水质状况系统评估中,兰州市位列“中国十大水质清净之城”第八。

多年来,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二类水体,地下水国测点水质保持稳定。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工业兰州  加快转型升级壮大优势产业

参观兰州新区化工园、现代农业公园、佛慈制药……“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嘉宾们近距离感触兰州在工业领域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发展成就。

兰州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械厂、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在兰州建成,使其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0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万锭”毛精纺厂诞生在兰州。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部雷达、第一颗人造卫星等都从兰州走出或与兰州有关。

经过70多年持续调整发展,兰州工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张,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目前,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电力、生物医药等为支柱且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

按照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兰州将以聚焦重塑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主线,统筹推进强工业行动,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四个千亿级和有色冶金、建材、烟草、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轻工及食品七个百亿级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

2023年,兰州市持续推进156个强工业项目,落实专家问诊、精准推送、特事特办等措施,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户以上。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据治理应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兰石化、生物所等37户企业“链主”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

此外,兰州市加快5G网络及千兆光网建设,超前布局鹏博士西北5G大数据产业园等新基建项目,加快建成兰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打造以鲲鹏技术体系为底座的行业应用新生态。

创新兰州  打造辐射带动经济发展增长极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一直以来都是辐射大西北的区域枢纽和经济中心,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战略基地。

根据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待批的《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兰州按照“引领兰西、辐射西北、通欧达海、五网一体”的枢纽建设总体思路,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家西北地区的“交通、物流、通讯、能源、服务”重要枢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兰州枢纽,高水平建成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新标杆。

兰州产业发展在甘肃省较为领先,已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平台,建立了贯穿产业链、创新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未来,兰州将持续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为重点,开展融合应用示范,并发挥兰州新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促进产业和科技对接,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兰州推出了11项专项行动和313项攻坚举措,建立完善了“1+18+8”攻坚突破年政策体系,着力为全市营商环境夯基础、强动能。出台172件营商环境领域政策文件,推出523项改革措施,积极构建体系健全、机制有效、措施精准的政策体系。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在服务事项和政策力度上做“加法”,在办事环节和提交要件上做“减法”,在政务效能上做“乘法”,在简政放权上做“除法”,推出创新改革事项157项。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兰州在实施强省会行动中,围绕产业发展主导方向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激励机制,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兰州区域内的中央及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全部纳入服务保障范围,积极引导大中专生落户兰州,积极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为强省会行动筑牢人才智力基础。

文化兰州 延续历史记忆彰显城市特质

兰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求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漫步兰州大街小巷时,你会欣喜地发现,城市文化气息越来越浓,“文艺范儿”越来越足,城市文化品位也越来越高。说起文化品位,就不得不说说金城关文化博览园。

金城关,源于西汉武帝在今西固黄河岸设置的金城津,也是当时兰州的四大渡口之一。明清两代,金城关屡毁屡修,成为“茶马互市”和茶叶贸易通道上的重要关城。2007年,金城关文化博览园建成,内设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黄河桥梁博物馆、秦腔博物馆、兰州文化体验馆、兰州彩陶馆五大主题场馆。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内,茶楼酒肆、街头食摊、民间工匠、羊皮筏子、清汤牛肉面、金城酿皮等一应俱全。在兰州黄河桥梁博物馆,黄河桥梁发展的历史脉络清晰明了。走进秦腔博物馆,犹如置身历史与艺术的大观园,从秦腔的历史演变到剧本创作,从脸谱服饰到各个时期的名家名唱,秦腔博物馆的每一件展品和布局策划,都是集秦腔之大成。在兰州彩陶博物馆的文物陈列展厅,一股远古气息扑面而来,游客可以直观古人制陶全过程。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演出,仅计划开展的演出就多达700余场次,包括经典舞剧《大梦敦煌》、内容丰富的秦腔展演、格调高雅的音乐会等。同时,本土创排的甘肃首部原创交响组曲《南梁颂》、民族歌剧《西风烈》、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等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此外,还先后推出了歌剧《图兰朵》、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歌剧《卡门》等精品剧目。

置身兰州,随处可见市民喜笑颜开、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而古老金城也在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的浸润中,日复一日地涵养着城市的精致与舒适,而这些也将成为“全国百家党媒社长总编看兰州”活动嘉宾们永远珍藏的美好记忆。

您是第位用户